|
|
|
|
2014-02-20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抱团闯市场“催”核桃产业转型升级 |
|
|
|
|
|
|
朋友从丽江到昆明来看我,几年不见,没想到他的核桃生意越做越大。“你原来不是承包了地专门种玉米吗?怎么改种核桃了?”我有些好奇。 “我们那儿你也不是不知道,虽然在山坡上开垦了耕地,但是土地贫瘠又缺水,只能种些耐旱的小麦、土豆和玉米,一年到头,一亩地收入也就三四百块钱。产值低不说,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来退耕还林,村里鼓励我们改种核桃,能保护生态,更重要的是,一亩至少能净赚四五千啊!”“可是核桃又不像粮食能年年有收成,大概5年才能到盛果期,三五年内基本没收成,那靠啥活啊?”“出去打工啊,赚的可比种粮食多多了!不过说回到核桃上,最开始种时,说是每亩产值能过万,可随着种核桃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卖不上价,销路也成了问题。”“那咋办?乡亲们心里该犯嘀咕了吧?”“是啊,不过州里引来资金办起了核桃露厂,卖不出去的难题解决了,收入还增加了。不过新问题又来了,单家的种植规模小、产量不高,厂里收购核桃不方便,我们卖起来也麻烦。”“人多力量大,不如抱个团嘛!”“没错,我们自发组织了核桃生产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面向企业市场,各家各户不用再单打独斗了,核桃露厂也省去不少麻烦,一举两得。 尝到了这些甜头,大家都想着再多种几亩呢!”“可是钱和地从哪儿来呢?”“那就不用担心了,林地都确权了,可以拿去银行抵押贷款,又能拿去流转,只要不改变用途就行。瞧,我们现在扩大种植,都把店开到网上了!有的做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查看产品信息;有的实现了在线视频,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直观地展现给观众。这还愁卖吗?”听罢此言,我不禁连声叫好。细看朋友家乡核桃产业的发展,从种粮食到种核桃、从卖核桃到生产核桃露、从市场交易到农业“触网”,每次转型似乎都有些无奈,可这些无奈的背后,恰恰是生产方式没有跟上市场形势。 对于单个农民来说,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信息闭塞,如何理性、科学决策是个难题,政府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必不可少。不管是种植作物的调整还是核桃露厂家的引进,以及农业“触网”,靠农民自己摸索,恐怕要付出更多代价。 而大规模种植核桃后导致的滞销则提醒政府,由于受滞后性影响,政府的决策也难保一定正确。政府积极履行建议权,决策权还是该交给农民。而农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组织专业合作社则充分表明,拥抱市场经济的农民,值得信赖,更值得期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