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4-10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谁来种田谁服务成都用活“工业经” |
|
|
|
|
|
|
新华社4月9日电城市的现代科技和前瞻理念如何带动农业发展?农村自身的生产要素活力如何激发?在四川成都,现代工业经济的思路在农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成都都市现代农业正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现代企业中,常常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成都,田间地头也活跃着一群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其实是被无人种田的困境逼出来的。”第一批“吃螃蟹”的杨柳农村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周维松说,这些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懂种田、愿种田、能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少,但是田不能撂荒,于是,就请人来种田。 “和土地流转给经营业主不一样,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民当家做主,请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都是和农民们一起开会商量的。”周维松说,合作社与农业职业经理人签订聘用合同,一般拿出年利润的20%作为报酬。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们得以从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而在有头脑、有技术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经营下,“大春种粮、小春种钱”,土地产值逐年增加,形成合作社、社员、职业经理人三方共赢的局面。 以杨柳农村合作社为例,2013年社员全年每亩分红897元,通过外出打工户均增加工资性收入6000元左右,而职业经理人获得的酬劳则超过10万元。 目前,成都市已有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名,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尤为可喜的是,原来的职业经理人多为村干部或种粮能手担任,近年来自不同行业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有不少大学生加入种田行业,合作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分散的家庭转移到种粮大户、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等,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专业化分工也在农业领域悄然出现。 走进崇州市桤泉农业综合服务站,这里除了提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常规服务外,还有一个农业服务超市,这里提供的服务包括:水稻田大马力拖拉机机耕 65元/亩、人工打药5元/壶、收割麦类60元/亩……原来,依托着农业综合服务站,一家企业在此开设了“一站式”社会化服务,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劳务、全程农业机械化、农资配送、专业育秧(苗)、病虫统治、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粮食银行等多种服务。这样的服务契合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土地规模经营业主对耕、种、管、收、卖等环节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受到广泛欢迎。 目前,成都市类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达3932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