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6-30 第07版:米、面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校企联合让技术为产业代言 |
|
|
|
|
|
|
6月27日,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同签署“博士后研发基地对接项目合作协议”,通过对馒头、鲜湿面条保鲜的技术难题的攻关、转化,共同推动传统主食的科技化、产业化进程。 面制食品在我国消耗量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馒头、面条等面制主食产品有接近10000亿元的市场潜力,其中面条约占35%,馒头约占30%。近年来,由于馒头、鲜湿面条等主食产品水分含量高、保质期短、易老化、易霉变,影响了馒头以及鲜湿面条的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关于延长馒头保质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技术推广成本较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依然没有达到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可产业化推广的水平。 “兴泰科技在抗老化、抗霉变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为了整合科技资源,同时加快科技难题的攻关研究,利用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委托其进行有关课题的攻关就显得理所当然,之后我们会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转化推广,实现合作开发,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兴泰科技董事长刘晓真说。 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高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小麦技术研究中心等24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该校食品科学学科发挥综合优势,从食品原料的农业源头做起,集中力量在食品科学、粮食、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方面开展研究。 “既然要做这个项目,就要做得扎实,做得透彻,未来团队会将主要经理放在米面等主食产品上。 与此同时,企业与院校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博士后团队的研发课题和项目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科研课题根据项目目标进行实时调整。除此之外,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资金相结合,真正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艾志录教授表示。 如今,与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已经成为粮油加工企业的普遍做法。 兴泰科技目前是国内唯一从事面制主食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产业化示范以及产业化推广的高科技企业,但在研发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储备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一些研究课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瓶颈。此次与河南农业博士后团队开展合作,一方面可以为生产技术中的难题找到解决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共享高校的科研资源,节省企业的科研成本,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壮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