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1-24 第06版:产经观察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哈尔滨收粮全程“可视” |
|
|
|
|
|
|
!哈尔滨市临储玉米收购已于本月初正式拉开序幕,如今已半月有余,笔者深入玉米收储库点进行采访。一卡结算、农民通过可视系统全程观看收储过程……便捷、透明成了哈尔滨市今年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的关键词。 11月16日一早,笔者便跟随呼兰区沈家镇罗斌村村民黄士运来到呼兰区沈家粮库卖粮。 车开到沈家粮库门口,便停下来,黄师傅告诉笔者:“工作人员要用扦样器对我的粮食进行抽检。”笔者看到一名粮库工作人员爬上门口的高梯,将一根铁管插入运粮车内,分别对上、中、下三层进行采样,铁管像一张“嘴”将玉米粒吸入,再通过与铁管相连的塑料管“消化”,被“消化”的粮食进入到了一处漏斗里,此时再由另一位粮库工作人员将漏斗中的粮食取出,拿到化验室进行检测。同时,黄师傅携带身份证进入录入室进行信息登记。 登记后就进入化验室。笔者看到几台机器摆在桌上,工作人员将玉米称重后,挑出霉变的玉米粒,再将这些玉米放入机器内将它们打磨成粉末状,最后放入电子水分测量仪上进行检测,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检测出玉米中所含的水分,再以此为依据,对该车玉米进行质量等级划分。经过检测,黄师傅的粮食等级被定为三等。化验员把化验结果录入到一卡通。黄师傅高兴地说:“以往检测粮食所含水分的时候都是凭感官和经验,难免让人有些不服,或许出现收购‘人情粮’的情况,现在由科学仪器来作出科学的判定,我们特别服!”随后,黄师傅拿着一卡通到检斤室进行检斤称重,运粮车称重后,便进入粮库开始卸车。粮食登记、吨数等所有基本信息都将被记录到“政策性粮食收购系统一卡通”内。 拿着这张卡,黄师傅高兴地说:“现在只等着结算就行了。以前结算很不方便,要拿着记录信息的纸,再领现金,费时费力,还不安全。今年我们只要拿着‘一卡通’和银行卡,到粮库结算处,工作人员就会将钱打入银行卡内,非常便捷也更加安全。”最后,笔者又跟随沈家粮库的工作人员来到农民休息室。室内墙上悬挂的三块大屏幕显得格外引人注意:两块LED屏上滚动播放着今年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的政策,以及省市相关要求,另一块屏幕则是粮食收购公开可视系统。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农民只要在休息室内,就能全程观看到扦样、化验等收粮程序,整个收粮过程公开透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