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7
2016-01-07 第04版:副刊、粮史 【字体】大 |默认 |

古代的大雪天

作者:林岩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985
    地球变得越来越暖了,想要再次邂逅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冬天,恐怕只能穿越千百年前去寻找了。根据史料的记载,古代的冬天比现在要冷许多。“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说得有点玄乎。“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还算比较客观。“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李商隐才实事求是。
    古时候究竟有多冷?我们且看几段古人的真实记载。《汉书》载:“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汉武帝时期,短短14年时间,特大雪灾就发生了4次,不仅百姓冻死,还造成了大雪无处觅食,人相食的惨剧。雪灾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百姓连年饥荒不断,西汉政府却忙于拿出1/3的财政收入修造陵墓,为步入衰亡埋下伏笔。      到了宋元时期,极端灾害性冰雪天气的记载就更为详细了,《宋史》中记载:“……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元史》中说:“至正六年九月,彰德雨雪,结冻如琉璃……九年三月,温州大雪。十年春,彰德大寒,近清明节,雨雪三尺,民多冻馁而死……二十七年三月,彰德大雪,寒甚于冬,民多冻死。”类似的记载不胜枚举。面对灾害,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是掩埋一下尸体而已,皇帝“责躬引咎”,“减膳”,自责,少吃饭,算是给百姓一个交代。天灾与人祸一样,使得统治者地位岌岌可危,元代末年持续的自然灾害,也加速了大元帝国走向灭亡的步伐。      明清两代关于大雪的史料记载也较为详尽。《燕都琐记》载:“明正统三年十月戊子,大雪不停,城门渐封,官民出入皆不得畅。朝廷令官军除雪于都门外,两日方皆净。”明朝政府能够动用军队除雪,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皇帝亲自指挥除雪就更加值得称道了。《万历野获篇》载:“大内每于雪后,即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廷扫雪……”面对雪灾,清政府组织的较为得力,内廷由太监除雪,内城是侍卫,外城动用军队,商铺住户则由百姓自己负责,也可出钱雇佣专职的扫街人员。大雪不便于出行,皇帝偶尔会发发善心,让官员们雪休几日。
    皇帝却不闲着,忙于跟老天沟通交流,设坛祭祀,焚香祷告:“请求老天不要再下大雪了,来年春天种庄稼够用了。”想想也够可笑,即便是有老天爷,他老人家能听你一面之词吗?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86029111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