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1-19 第03版:行情与观察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豆油:维持区间思路走强仍待利好 |
|
作者:特约分析师王文娟倪薇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560 |
|
|
|
|
|
|
美国农业部(USDA)在其2017年1月的月度供需报告中出乎意料地调低了美豆的单产,令2016/2017年度美豆的期末结转库存略低于预期,但美豆产量巨大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市场更多的关注焦点还是转向了南美种植区的天气情况,其中阿根廷种植区的天气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短期内受此影响,国内豆类商品价格得以重新反弹。 阿根廷大豆产量威胁未解除 阿根廷农业部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将2016/2017年度大豆的产量预期下调至5600万吨,较2015/2016年度下调280万吨。由于阿根廷大豆出口关税政策限制,更多农民将会倾向于种植玉米和小麦这类零出口税的农作物。阿根廷南部种植区较为干燥的天气,也让市场对阿根廷大豆的产量潜力产生质疑。此外,分析师们普遍认为,阿根廷局部大豆种植区的洪涝灾害可能会导致更多大豆受损。 阿根廷种植区的天气情况依然不稳定。当一些核心产区的农民正在为持续降雨导致的洪水而苦恼不已时,南部种植区的大豆却因高温干旱所导 致的灾害而备受威胁。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在其1月初公布的报告中,将大豆的播种面积预期削减30万公顷,至1930万公顷。 目前阿根廷农业部下调的大豆产量预期只包含了南部大豆种植区可能出现的产量受损预估,并不包括中部洪涝可能导致的减产,所以后期阿根廷大豆产量还有继续下调的可能。如果未来两周阿根廷中部种植区依然有较大降雨,相当一部分大豆都将面临生长威胁。有农业专家预计,由此导致的产量损失叠加干旱已经造成的减产,或令阿根廷大豆在当前产量预期基础上进一步减产3%。 后市国内大豆需求维持强劲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较上年增长2.7%,是近几年来最低的同比增幅。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豆进口量在2015年增长7%,2014年增幅则为13%。2016年12月国内共进口900万吨大豆,创下年内最高值,使得2016年大豆进口总量达到8390万吨。 虽然2016年大豆进口量增幅同比放缓,但此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进口干玉米酒糟(DDGS)征收反倾销关税,将刺激后市大豆进口需求。2016年9月商务部先后公布了对美国DDGS的反倾销调查初裁裁定和反补贴调查初裁裁定。2017年1月11日,商务部同时公布了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这一消息对于豆类商品有明显的提振作用,豆粕可替代DDGS的部分饲料需求,因此,进口DDGS进口量减少有利于蛋白粕需求的增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12日称,2016/2017年度DDGS的进口量将会低于100万吨,显著低于此前预计的200万吨。而且该机构还表示,中国对美国DDGS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会提振国内豆粕需求以及大豆进口量。 豆类商品价格反弹仍然可期 当前阿根廷的天气问题已经引起市场担忧,如果后续减产坐实,必将对国内豆类商品价格有明显的提振作用。此外,1月13日巴西卡车司机堵塞巴西大豆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一条主要运输线路的部分路段,要求提高薪资。这也令市场担心巴西大豆后期的运输是否会有阻碍,成为美豆价格的潜在利多因素。 短期内随着春节前终端需求备货的结束,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弱,需求难获提振。国内豆粕库存增加,工厂报价意愿不强,近月基差继续下跌。目前2017年1月的大豆到港量预期为750万吨,港口大豆库存将会持续增加。不过,近期美豆价格重回涨势还是增加了国内豆粕市场的信心,价格低位依然吸引部分采购。若美豆价格涨势得以延续,国内豆粕价格反弹仍然可期。 就近期国内豆油现货而言,虽然春节备货已经临近尾声,但是下游备货整体情况良好,逢低入市比较活跃。 当前油厂压榨利润仍然可观,再加上油厂手中未执行的豆粕合同较多,所以油厂压榨量始终保持在高位,油粕压榨供应充足。豆油价格进一步持续走强或仍需更多利好支撑,暂时维持区间震荡思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