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9-28
2021-09-28 第01版:要闻 【字体】大 |默认 |

一粒“科技范儿”种子的成长记

作者: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996
□新华社记者李松    金秋9月,在重庆开州区九龙山镇东坝村海拔700多米的梯田上,农民王端培家的稻子熟了,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压弯了稻秆。
    王端培是重庆一级优质稻米“神9优28”的示范种植户。今年他收割稻子时,不少水稻育种专家还专门跑来参与测产。田间验收结果显示,亩均产量近1300斤。“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王端培说。
    “近段时间,正好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这个品种能不能被市场认可、被农民接受,还要自己跑到田间地头去看产量、看米质。”作为“神9优28”良种研发牵头人的王楚桃,一把抓起王端培家的稻谷,拨开稻壳,米粒白净、透亮。
    为了解决种业科研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重庆种业龙头企业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组建“科企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人才融通。“神9优28”就是这家“科企联合体”攻关研发出的优良品种。在中一种业公司负责人钟世良看来,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的市场性很强,研究出了成果不能锁在保险柜里,而要拿出来通过了市场检验,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依托“科企联合体”这一平台,王楚桃既是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企业的总农艺师。他带领10多人的团队,专门从事水稻良种的研发、推广。
    王楚桃说:“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让科研人员对农民的需求更敏感。”在重庆等地,水稻生长往往既要经历阴雨寡照期,也有高温伏旱期,同时稻瘟病等病虫害也比较严重。王楚桃说,研发团队就按照耐高温、耐阴雨寡照、重金属吸附低等技术指标,在5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进行筛选、鉴定,并培育良种。
    一粒有着“科技范儿”的良种要真正育成可不容易,除了要有高科技手段之外,还得下足“笨功夫”。
    “育种的过程既复杂,又枯燥,我们几乎天天泡在田里,看长势,量植株的高度、穗子的长度,用秤称出稻谷的重量。”王楚桃介绍,科研人员也像候鸟一样,在重庆、海南等稻种繁育基地到处飞。
    “每年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育种工作强度最高的时候。这个时期的水稻开花一般在上午10点至12点,我们要抢花时,搞人工授粉,还要做好观察记录。”王楚桃说。
    经过10多年培育,“神9优28”达到了优质高产、绿色安全、轻简栽培等技术指标,通过了国家审定,并在长江流域适宜区域推广种植,今年栽种面积达到了70多万亩。
    在采访中,这家“科企联合体”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家种粮支持政策越来越给力,良种培育、种植技术等也不断推陈出新,大家对帮助农民种出好稻越来越有信心。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