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4-11 第02版: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森林粮库”另一座高原粮仓 |
|
|
|
|
|
|
□王丹 一阵催花雨后,津泽归根的万物周而复始开启新一轮生命周期。第一批采菌人满载而归,食用野生菌陆续从大山走出,俏销全球市场。菜市场里,金雀花、刺脑包等森林蔬菜新鲜上市,生态又美味。林下养殖的林禽、林畜和林蜂等森林“热量蛋白”走上大众餐桌。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人们享受一场场云南饕餮盛宴。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挖掘林地潜力,向森林要食物,开展林下经济扩面提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等系列行动,不断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森林食物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森林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生产“林粮”达1421.8万吨,实现产值超1800亿元。森林资源产出多样美味,云南建起另一座“高原粮仓”。 树立大食物观统筹谋划全力推进 据统计,云南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4.10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达3.18亿亩,森林蓄积量达21.44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三位。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云南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挥优势全面统筹谋划,合力推进“森林粮库”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云南省制定实施了《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从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带动林区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明确9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林草产业发展。同时,出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积极发展林下采集业、适度发展林下养殖业等方面细化10项具体任务,组织推进种业振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八大行动,布局林粮建设“施工图”。 云南省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林长巡林期督察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为抓手,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抓林草产业发展责任。按照重点产业组建工作组和专家组,定期调度、常态督促产业发展进度。林草、发改、农业农村等27个部门围绕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抓落实,全力推进“森林粮库”建设。 深入开发林粮森林美食丰盛多样 每逢收获时节,全省各地经济林大面积栽培和利用的木本粮油树种盛产,一派丰收景象。文山、红河的油茶连片挂果,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油茶清香。 大理、保山、楚雄漫山遍野的核桃林迎来采摘季,村民们抢抓农时采摘,确保核桃丰产丰收。 普洱、临沧的澳洲坚果园里,一颗颗果实饱满、果皮锃亮的澳洲坚果缀满枝头,等待进入专业加工车间成为市场成品后分销到各地。玉溪、丽江的河谷两岸,不同品种的油橄榄果渐次成熟,一幅绿树如海、橄榄飘香的丰收图景徐徐展开。昭通的山野田间椒香四溢,筇竹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昆明板栗园里树木葱茏,熟透的板栗球裂开口子,露出圆鼓鼓的褐色栗子。 狠抓经济林建设,全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州市形成特色各异、各有侧重的特色经济 林发展格局,打造特色品牌。同时,拓展用地空间,利用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改种经济林,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 2023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4300万亩,产量198万吨,产值588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42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产量16万吨,产值84亿元,居全国第一。 在此基础上,云南省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荫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500万亩,产值超1000亿元。其中,推广“封山保育、人工促繁、包山养菌”等模式,发展块菌(松露)、松茸、牛肝菌等食用野生菌,2023年全省食用野生菌产量31.61万吨,产值250.5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培育林菜产业,全省森林蔬菜采集面积达305万亩,产量25万吨,笋用竹面积698万亩,鲜笋产量46万吨。扶持发展生态养殖,全省林下养殖总面积约855万亩,产值达52亿元。 强化联农带农林农共享生态红利 初春时节,保山市的咖啡庄园迎来一波接一波的游客。2023年,5个精品咖啡庄园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收入达9600多万元,辐射和惠及多个行政村与村民。 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绿富双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径。2023年全省从事林粮产业人数达1300余万,林农来自林下经济的人均收入超过1100元。 依托林粮基础产业,“林粮+”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2023年底,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模式调研课题成果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提交的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永平县“链式布局三产融合”开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入选课题成果。 以核桃这一典型的经济林食物为发展重点,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58.70万亩。 通过一产建链、二产补链、三产延链、金融活链,永平县精准构建起“四链协同”的核桃全产业链“链长制”,实现产业增效、链条增值、农民增收,全县核桃产业逐步呈现出产业闭环、升级转型、工艺先进、集群发展、产城融合的新态势。2023年,永平县核桃全产业链产值达34.54亿元,同比增长21.15%,实现核桃一产产值28.36亿元、二产产值4.20亿元、三产产值1.98亿元。 永平核桃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全省“林粮+”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云南省紧盯“2025年利用林地6000万亩以上,产值突破3000亿元”目标,以森林药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景观利用为重点,实施“小品种大产业”培育工程,抓实抓牢优势产业,加强林草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新业态,拓展林地资源利用空间,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 “林粮+生态旅游”“林粮+森林康养”“林粮+自然教育”……一系列以林粮产业为基础的探索,拓展出森林粮食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为全省持续发展经济林食物和林下食物、促进边疆群众增收、推动林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森林篇唱响全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