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8-20 第04版:副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历代名人与小偷的故事 |
|
|
|
|
|
|
□徐新 文人和小偷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但是偏偏却因某种原因联系在一起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很有趣的文人与盗贼之间的故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王献之:轻声吓走小偷 东晋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一天深夜,王献之睡在书房中,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他睁开眼,看到小偷们鬼鬼祟祟地推门进来。王献之也不说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待小偷们忙忙碌碌收拾包裹准备撤退时,他才从容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几代相传的东西,请不要拿走。”小偷们一听,吓得丢下包裹逃走了。 郑板桥:作诗妙退小偷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清康熙朝的秀才,雍正朝的举人,乾隆朝的进士。他半生寒窗苦读,到49岁才做了一个七品县令。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当地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他为官清正廉洁,辞官回家时,身边只有一条黄狗作伴,闲暇时种植了一盆兰花。一天深夜,天寒月黑,风雨交加,郑板桥躺在床上尚未入眠,一个小偷溜进了他家的院子,郑板桥觉得如果去抓的话,难免是一场“恶战”,而自己是一介书生,未必是小偷的对手。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在黑暗中“献”诗一首: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刚进屋的小偷听到吓了一跳,正欲躲藏,但听得郑板桥吟道: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完便赶紧转身,郑接着吟道: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盆兰花,便小心翼翼地爬墙出去了。小偷脚一落地,就又听见屋内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小偷自觉有愧,赶紧逃走了。 曾国藩:反遭小偷奚落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儒家文化集大成者,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千古第一完人。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一天晚上,少年曾国藩在书房挑灯苦读,由于记忆力不是太好,加上文章的字数挺多,他读了好多遍都背不会,虽然如此,他并未放弃,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在那诵读。而房间里正蹲着一个小偷,想等他睡去后行窃,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熬不住了直接从书柜后面跳出来,愤怒地指着曾国藩:“你读了那么多遍,我都能倒背如流,你居然还是不会背,从未见像你这么笨的人。”随后,小偷把那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然后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大摇大摆离开了。曾国藩听后无地自容,从此学习更加勤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