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28 第07版:期货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宏观利好发布,花生期价反弹能否持续? |
|
|
|
|
|
|
□本报特约分析师杨京 本周,国内重量级宏观利好发布,提振股市和大宗商品行情,花生期价因此止跌反弹,但宏观面的改善尚未有效传导到现货市场,本周花生现货价格仍然跌跌不休,“十一”后麦茬花生和东北花生将集中大量上市,国内市场面临新作供应冲击,后期价格预期仍然偏空。 宏观利好提振股市,花生现货弱势不改。 本周,国内宏观面多重利好,央行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股票价格和大宗商品期价大幅反弹。整体来看,国内宏观面利好组合拳集中发布,令投资者信心改善,市场对后期市场价格的预期相应得到改善。与房地产相关的黑色、有色、化工商品价格涨幅较大,而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小。 一方面,农产品供需与房地产关联度不大,货币流动性传导的链条更长,传导效应更弱;另一方面,农产品是季产年销的商品,10月国内秋粮上市在即,玉米、大豆和花生等秋收作物均面临新作供应大幅增加的局面,而今年旧作库存同比偏高,下游需求异常疲软,市场信心持续缺乏,导致9月份玉米、大豆和花生期现货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如果不出台类似2008年的大规模农产品增储政策,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观,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华北黄淮地区麦茬花生陆续开始收获,麦茬花生米零星上市,产地现货价格继续下跌100~200元/吨,河南产区麦茬白沙米收购价已跌至7800~8000元/吨。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0天华北黄淮和东北花生产区降水正常或偏少,有利于花生收获上市,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预计,“十一”后华北麦茬花生和东北花生将会集中上市,供应将持续增加。 需求方面,市场占比最大的主力油厂仍未开收,而下游中小型油厂虽然陆续开收,但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且频繁下调收购价格,收购积极性一般且收购量有限。下游需求持续偏弱,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油厂榨利仍然处于深度亏损状态(-500元/吨以上),抑制油厂收购积极性;另一方面,油厂当前仍有一定库存储备,且对后期价格预期偏空。整体来看,在主力油厂入市收购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进一步恶化,价格下行压力渐增。 进口连续同比增加,来源国继续增加。 8月花生进口同比继续明显增加,海关数据显示,8月我国花生进口总量为58697.04吨,同比增加39663.82吨,同比增幅208.39%;8月花生油进口总量为21815.71吨,同比增加8050.65吨,同比增幅58.49%,月环比下降17.68%。 6月至8月花生和花生油进口连续三个月同比增加,说明国外出口商已逐步适应国内花生市场报价,花生和花生油进口贸易顺价。与此同时,我国花生进口来源国持续增加,9月24日海关总署公告称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尼日利亚、马拉维和乍得花生进口,其中马拉维和乍得是零关税进口国,从以往苏丹和塞内加尔花生开禁后的进口趋势来看,零关税进口国花生应该有价格竞争力,后期进口或将继续增加,并进一步增加国内花生供应。 9月份已累计增加3个花生进口来源国,短期和中期花生进口供应预期仍然充足。预计宏观面的利好短期内难以传导至花生现货市场,现货季节性下跌或难以避免,在宏观面利好给投资者带来的乐观情绪消退后,期价仍将面临抛售压力。 投资建议:“十一”长假前投资者空单可适当减持,节后仍可继续持有空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