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0-01
2024-10-01 第07版:理论观察 【字体】大 |默认 |

把握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重要着力点

作者: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4613
□蒋义明    
    推动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推动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引擎。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对粮食企业的外部、内部、动力、保障等四个方面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并以此重要着力点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实践进路,开辟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实现高水平粮食安全、高质量粮食供应打牢坚实基础。
    
着力找准粮食企业生存发展新定位
    聚焦一个主题。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思想指导。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增强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坚持先立后破,创新思路举措,确定方向重点,推动政企共识共谋共进,形成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合力,确保粮食企业沿着新质生产力指引方向健康发展。推动新旧转型。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与旧生产力这一结构矛盾,坚持推动原始创新与对旧生产力改造并举,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贡献率,使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的主导业态和主要力量,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强化均衡发展。
    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体布局、一体推进、一体考核,贯彻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完善考核机制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实现区域内粮食企业均衡发展。
    守牢两条底线。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守牢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两条底线。服务产能提升。加强调研摸底,制定本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规划,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要素向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聚集,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兴产能,实现产能提升目标。增强储备实力。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规划,支持政策性粮食储备企业加强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和绿色化仓储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绿色仓储率;鼓励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储备和其他粮食经营企业落实库存量标准,提升存储安全水平;指导和支持农户科学存粮。提升流通能力。依托粮食头部企业建设与保障大中城市粮食供应相匹配的集散配送中心,完善粮食价格和商品信息服务功能,配套发展数字企业和数字平台,助推质量追溯和检测、物流配送、货款结算效率提升。
    推进三链同构。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为有效路径。发展链主企业。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强化本地粮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引领,设计粮食产业企业关联布局、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调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支持链主企业新质生产力优先发展,尤其在    技术转化、数字融合、产品迭代升级等方面给予支持服务,以链主企业做强做大优势示范带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价格机制。围绕提升粮食价值链,加快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推动粮食企业“五优”联动,重点支持粮食企业优质生产,加强本地粮食品牌推宣和优质产品信息发布,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治理,保证企业利润实现,积蓄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扩大消费需求。围绕打造粮食供应链,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持续深化粮食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消费需求导向,培育发展新质优质消费群体,推动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形成消费需求拉升供应有效机制,促进粮食企业竞争力跃升。
    
着力开创粮食企业创新发展新模式
    推进内涵式创新发展。粮食企业内涵式创新发展主要是依靠企业内在生产力要素有机构成优化组合进而获得的生存发展。突出技术创新是核心。粮食企业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立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和投入机制,设计技术创新发展路线表和施工图,重点在生物育种、智慧种植、绿色仓储、加工、冷藏、保鲜等关键技术和数字、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上实现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技术贡献力。突出工艺创新是重点。紧盯粮食行业工艺发展前沿,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发展并举,推动主系列生产加工装备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核心工艺创新升级,统筹新旧产能转换,不断提高工艺水平。突出产品创新是关键。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加大粮食新品种、新品质、新品牌开发力度,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扩大生产加工出更多质优价廉和深受人民喜爱的粮食产品,不断丰富粮食产品市场供应。
    扩大外延式创新发展。粮食企业外延式创新发展主要是基于依赖粮食产业链调整扩张策略进而获得的生存发展。推动调整优化布局。粮食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调整内部结构组成,推进生产力要素优化升级,提高产品与市场适配率;国有粮食企业要率先布局发展粮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投资大、风险大、收益不确定性领域和基础性项目先行布棋落子,发挥对民营粮食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收购兼并合作。收购兼并合作是企业扩张的快捷方式。粮食企业要找准产业和市场定位,确定扩张发展方向规划,收购兼并有利于补充企业产业断链弱链强链,与具有优势互补的粮食企业投资合作,增强企业实力和发展张力。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紧盯粮食科技领域发展动态,捕捉政府立项科技成果和科研机构科技攻关信息,精准配置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资源和场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力。
    拓展跨界式创新发展。粮食企业跨界式创新发展主要是突破粮食产业边界和融入国家战略方向发展新业态进而获得的生存发展。创新发展粮食文化业态。粮食企业要立足食品加工,发掘传统民俗食品手工工艺,建立食品手工制作传承学习    室,吸引美食爱好者和中小学生家庭参与体验食品制作活动,滋养爱粮节粮美德,提升企业发展韧性;树立大食物观,建设农作物景观园区,开展体验式采摘活动,培养粮食种植文化情愫,增强企业文化收益。聚焦发展乡村振兴业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加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对接产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展订单种植,壮大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业态,拓展企业扩张能力。助推发展粮食绿色业态。紧盯粮食绿色产业动态,发展环境友好型粮食产业,发展无土种植、海洋种植和无污染、有机种植业态,扩大种植面积和粮食绿色生产,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着力打造粮食企业创新人才新高地
    培养兴粮强国人才。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工程。科学编制农业人才和粮食人才发展规划,安排粮食企业创新人才发展工程,把实施工程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把实施工程成效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形成有利于培养兴粮强国人才制度机制。
    构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理念,整合优化农业人才和粮食人才教育资源,振兴农业人才和粮食人才培养高校,开创设置科技人才兴粮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形成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亟需人才。创新企校合作培养模式。鼓励支持粮食企业与涉粮高校合作,由企业提出需求和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推动高校订单式培养,提升人才培养与就业适配率,为造就大批优秀粮食企业创新人才畅通渠道。
    深化人才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市场导向机制。建立粮食企业人才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技术对粮食领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进行预测,促进创新人才职业规划;建设粮食人才市场和人才信息库,发布粮食人才市场余缺和粮食企业人才招录动态信息,指导创新人才就业选择。出台助推人才创业政策。建立粮食领域特殊创新人才和企业家人才标准,制定政府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政策,建立人才创业创新保障基金,推行政府重点项目工程“揭榜挂帅”机制,让特殊创新人才和企业家人才堪当兴粮强国重任。建立创新人才专家智库。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创新人才资源,建立粮食企业创新人才专家智库和智慧平台,发挥支持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外脑作用,打破人才单位身份限制,实现人才为粮食企业所用非所有的愿景,让人才为粮食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是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源泉。健全成果价格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形成市场价格,让粮食企业购买创新成果产权和使用权,让粮食企业在运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中获得超额利润,让创新成果原持有者得到应有报酬,形成粮食企业和创新人才良性互动。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借鉴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经验,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助推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对创新人才的保护。政府要加强知识成果鉴定、确权,鼓励创新知识成果登记、转让,依法打击粮食领域知识产权违法    行为,保护人才对创新成果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投资权享有和合法收益,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
    
着力健全粮食企业政策保障新体系
    坚持规划政策引领。规划政策是党委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工具和通行做法。强化规划编制。重视粮食安全、粮食产业、粮食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程序,组织调查研究,收集群众和专家意见,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审议会,顶层设计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目标、任务和主体工程,实现规划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有机统一,增强规划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强化政策指引。根据规划和法定职责,编制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纲要,制定粮食企业分类划分标准,编写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目录、支持项目、资金保障标准,公开发布项目申请、审定、批准要求,形成有利于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政策机制。强化评估考核。利用政府督查工作机制,坚持对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巡查,研究编制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适时组织评估,坚持把有影响力的粮食企业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范围,促进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
    发展数字支撑服务。数字支撑服务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功能整合平台为企业或组织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支持。建设数字支撑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扩容、通联、升级建设,整合政府和企业数据资源和力量,加大粮食数字支撑服务基础建设政府先期投入力度,建立粮食数字信息交互平台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助推粮食企业生产力资本要素极速配置,为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数字支撑服务企业。发挥民间资本力量和精专特新企业优势,采取政府立项、投资和政策工具等方式,支持数字支撑服务企业发展,提升数字支撑服务服务企业提供数字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助力推动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数字支撑服务示范工程。推进粮食产业和企业集群发展,建设粮食加工物流示范园区,推动传统粮食企业与数字企业融合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粮食企业和未来粮食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业态,带动区域内粮食产业和粮食企业转型升级。
    强化融资保险保障。融资保险是发展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两个必不可少环节。扩大投资支持。政府根据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设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重点专项资金,以出资人身份与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广阔前景的粮食企业签订投资股份合作协议,或投资委托发展具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粮食业态,或发展海外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粮食产业和重大项目,为企业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发挥信贷作用。研究制定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信贷政策和目录,以政府信誉作担保,按照程序审定,给予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的粮食企业贷款或无息贷款,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创新保险业态。政府鼓励引导保险企业进入粮食领域拓展保险业务,根据本区域粮食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需要,研究制定发展项目保险目录和政府分担保险费用比例,为企业承担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