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19 第04版:副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留一手不如露一手 |
|
|
|
|
|
|
□陈鲁民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中说:“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旧时做师傅的,一般不会把本事原原本本都教给徒弟,总要留一手不教,因为他知道,同行是冤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列子·汤问》里有个故事,纪昌向神射手飞卫学射,辛辛苦苦学了好几年,自觉技能已超过师傅,就动了杀念,想除掉师傅,成为天下第一。于是,他找机会偷袭师傅,箭箭要命,但都被师傅防住,最后一箭射来,被飞卫用嘴噙住。飞卫就这一招没露过,救了自己的命。 据说,古时高手的武功水平是很高的,但师傅在教授徒弟时,大都会留一手绝招不教,结果就是你留一手,我也留一手,精华绝招都失传了,最后留下的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所以,某些所谓的“武术大师”,上了擂台,只要一两个回合,就被人家拳击手打得狼狈不堪,自己大丢其人不说,还 坏了中国武术的名声。 当然,也有大气无私的师傅。李叔同先生,书画泰斗,名噪一时,他不仅对学生倾囊相授,而且想方设法从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先后教出了丰子恺、刘质平、钱君陶、李鸿梁等书画名家。仅从授徒无私、不留一手来论,李叔同就无愧为一代大师,襟怀开阔,境界非凡,令人高山仰止。 如今,时过境迁,人们普遍变得思想开明,心胸豁达,没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留一手的师傅越来越少,反而都希望自己的绝招能教会更多徒弟,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堪称慷慨无私,高风亮节。上世纪5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郝建秀工作法、李锡奎调车法、苏长有砌砖法如此。时下,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无私授徒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教授徒弟学习绝招,千方百计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实乃行业之幸,民众之幸,国家之幸。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留一手不如露一手。诚哉斯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