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0
2014-04-10 第06版:地理、解码 【字体】大 |默认 |

王汉中:中国双低油菜产业前途无量

作者:记者 付嘉鹏 张广普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961
    作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也作为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始终对于国产油菜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保障“食物安全”
    他多年前,曾经向媒体表示,我们国家有能力达到70%的植物油自给率。他也曾发表观点称,国人必须树立“食物安全”的观点,统筹规划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的生产和供给;既要向可耕地要粮食,也要向林地、草地、水面要食物;既要着眼于领土的食物利用,也要着眼于领海的食物开发。
    如今,王汉中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他分析2013年油菜籽和菜籽油价格走势之后表示,在目前的油料作物生产形势中油菜籽最具有发展潜力,只要走对了路,中国油菜产业大有希望。
    2013年,国内油菜籽价格从4800元/吨左右,一直飙升至5200元/吨左右;而菜籽油价格则从10800元/吨左右,下降到9600元/吨左右。
    “油菜籽和菜油的价格走势之所以出现背离,主要原因是因为:1、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安全和营养消费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地沟油问题和高饱和脂肪酸调和油的问题比较担忧;2、消费者开始转向消费乡村土榨油广所生产的菜籽油,这些油广受欢迎,价格较高,因此,在我国油菜籽的主要产区,微小型加工企业竞争力增强,数量增加,这些土榨油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拉动了国产菜籽价格走高。”王汉中介绍说。
    
发展空间巨大
    一直以来,菜籽油都是我国食用油消费的主要油脂品种。王汉中认为,以上现象,说明国产油菜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油菜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应该是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核心力量。”王汉中说。
    王汉中表示,国内油菜产业发展,应该走“三高五化”、“南扩北进”、“粮油兼丰”、“优质生态”的战略途径。
    所谓“三高五化”,即高产、高抗、高效,机械化、轻减化、规模化、集成化、产业化;“南扩北进”,指开发南方冬闲田亩,推广北方冬油菜亩;“粮油兼丰”是指,稻油、稻稻油、麦油轮作对粮食作物具增产作用;“优质生态”,即低芥酸、高油酸菜油的保健功能,油菜轮作、菜花、绿色覆盖的生态功能。
    为此,国内油菜产业应专注于双低菜籽油营养价值及品牌推介,油菜籽微小企业产地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油菜群体高产理想构型的研究及超高产育种,实施全民健康食用油行动。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提高油菜籽产油量,增强国内油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王汉中说。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86029111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