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4-10 第06版:地理、解码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陈池波:财政补贴需政策优化 |
|
作者:记者 付嘉鹏 张广普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961 |
|
|
|
|
|
|
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改进支持方式,财政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绩效逐步提升。 不过,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池波看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过度依赖财政补贴 由于制度惯性和历史原因,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在获得财政支持中出现了过度依赖、寻租行为等现象,财政支持的政策效率不高,杠杆作用不强,缺乏有效监管等。 陈池波认为,目前财政支持目标依然以扩大规模为主,忽略质量安全和对农户的真实带动能力,支持的重点也没有瞄准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方政府为了多出政绩,往往把龙头企业是否按照政府意愿办事作为扶持条件,而龙头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往往按政府的要求行事,这势必导致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有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违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此外,财政支持的绩效考评尚在起步探索阶段,资金是否到位、项目如何落实缺乏评价标准,同时上一年度的实施情况也没有作为下年度增加或减少财政支持的依据。 丰富财政支持方式 “建议我们的政策支持转变支持观念,明确支持重点,优化支持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并加强监督管理。”陈池波说。 陈池波表示,财政投入只是起引导、导向作用,通过财政支持来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向龙头企业投入。从而构建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主导、社会投入协同的多元投入新格局。 “当前,支持重点在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的同时,鼓励粮油加工企业自主创新,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加大支持,对于节能减排工艺和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企业加大支持。在区域布局上,既要集中支持粮油大县,突出规模,也要扶弱扶精,建设一批精品粮油加工企业。支持结构由规模扩展向技术提升、节能环保调整。支持领域从硬件支持向软件建设转型。强化对粮油加工业市场开发、品牌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软件支持。”陈池波说。 陈池波建议说,目前应该减少财政直接补贴创新扶持方式。 “对龙头企业的财政补贴重点可以考虑放在技术、设备、基地上,使龙头企业更快地形成直接的、可持续的、高效的生产能力。”陈池波表示。 陈池波还建议,要丰富财政支持方式,形成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环保直接补贴等方式相结合的财政支持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财政支持。 加强资金整合,提高支持效益。 |
|
|
|
|
|
|